我国《国家方案》中雪种淘汰时间表:
1)自1999年7月1日,CFCs的年生产和消费量分别冻结在1995-1997年3年的平均水平;
2)自2005年1月1日,消减冻结水平的50%;
3)自2007年1月1日消减冻结水平的85%;
4)自2010年1月1日,完全停止CFCs。
《国家方案》对空调行业规定了具体淘汰目标
1)工商制冷
2003年停止CFC11/12新灌装,2010年停止CFC11/12维修补充的再灌装。
2)家电
1999年40%新生产的冰箱冷柜的替代,2003年70%新生产的冰箱冷柜的替代,2005年** 新生产的冰箱冷柜的替代。
3)汽车空调
2002年停止新生产CFC12空调,2009年后在汽车空调上只允许使用回收的CFCs。
到目前为止,我国仅签署了《议定书》伦敦修正案,所以尚没对HCFCs的淘汰作出承诺。
折叠
(1)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特性,以便能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。具体要求为:临界温度**冷凝温度、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不要太高、标准沸点较低、流体比热容小、制冷剂
绝热指数低、单位容积制热量较大等。
(2)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 具体要求为:较高的传热系数、较低的粘度及较小的密度。
(3)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要求工质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,保证在工作温度下工质不发生分解。
(4)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
(5)安全性 工质应无毒、无性、无燃烧性及爆炸性。
(6)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
(7)经济性 要求工质低廉,易于获得。
(8)环保性 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(ODP)与**变暖潜能值(GWP)尽可能小,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**气候变暖。
压力要高
蒸发温度会随应用温度而变化,例如冰水机之蒸发温度约为0~5℃,冷冻库主机之蒸发温度约为-20 ~ -30℃,家用空调机之蒸发温度约为5~10℃。蒸发温度愈低,蒸发压力亦愈低,若冷媒之蒸发压力低於大气压力时,则空气易侵入系统,系统处理上较为困难,因此希望冷媒在低温蒸发时,其蒸发压力可高於大气压力。
要使臭氧发生消耗,这种物质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:含氯、溴或另一种相似的原子参与臭氧变氧的化学反应;在低层大气中必须十分稳定(也就是具有足够长的大气寿命),使其能够达到臭氧层。例如氢氯氟烃雪种HCF22和HCFC123,都有一个氯原子,能消耗臭氧,其大气寿命分别为 12.1和14年,且氢原子相对活泼,能在低层大气中发生分解,到达臭氧层的数量就不多。因此HCFC22和HCFC123破坏臭氧的能力比CFCs小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