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-QC320导热油应用范围较广,包括机械制造、精细化工、化纤、造纸、木材加工、电器加工、能源、食品、空调、石油化工、建材、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的换热系统。
系统要求:适用于出口温度不小于300℃的闭式强制循环传热系统和出口温度不大于300℃的所有换热系统。
使用温度:液相换热系统允许使用温度不能**过320℃,推荐使用温度不**过300℃;严禁在气相换热系统中使用。
理论换油期:4年(≯300℃),平均使用温度每下降10℃,使用寿命大约可延长8~12个月。
L-QD330合成型导热油广泛应用于在330℃以下的液相环境的特殊换热系统中,推荐在粮食、油脂化学、食品加工、医药等领域使用。
系统要求:适用于液相和气相环境的所有闭式强制循环传热系统
使用温度:液相换热系统允许使用温度不能**过导热油的初馏点(详见产品质检单数据),气相换热系统中使用温度不能**过初馏点30℃。
L-QC310导热油应用范围包括木材加工、能源、石油化工、建材等工业领域对导热油性能无特殊品质要求的换热系统。
系统要求:适用于出口温度不小于290℃的闭式强制循环传热系统和出口温度不大于290℃的所有换热系统。
使用温度:液相换热系统允许使用温度不能**过310℃,推荐使用温度不**过290℃;严禁在气相换热系统中使用。
包装形式:运输油罐车装;200升钢桶装;20升塑桶装。
在对运行中的热传导液进行测试时发现,粘度因受分解和聚合的共同影响,变化并不规律;酸值在氧化初期逐渐增大而后反而下降;闪点是说明油品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;残炭则一直呈上升趋势,开始缓慢,而后数值增长明显加快。
总之,对上述指标不能孤立地去看其中某一项,必须综合分析,做出判断。
热稳定性是热传导液重要的使用性能。热稳定性不同,其使用中热裂解和聚合的程度也不同。热裂解产生小分子低沸物,易使系统产生气阻,使泵产生气蚀,同时还造成油品较高的蒸发损耗和环境污染;热聚合则产生大分子高沸物,其逐渐沉积于加热器和管路表面,形成的积炭将影响系统的传热效能及控温精度。L-Q系列热传导液精选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基础油和添加剂,因此产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。
L-QD340合成型导热油广泛应用于在400℃以下的气相或液相环境的特殊换热系统中,包括石油石化、煤化工、电力冶金、纺织印染、有色金属及建材等领域换热系统;不推荐在粮食、油脂化学、食品加工、医药等领域使用。
系统要求:适用于液相和气相环境的所有闭式强制循环传热系统
使用温度:液相换热系统允许使用温度不能**过导热油的初馏点(详见产品质检单数据),气相换热系统中使用温度不能**过初馏点30℃。
L-QC310导热油应用范围包括木材加工、能源、石油化工、建材等工业领域对导热油性能无特殊品质要求的换热系统。
系统要求:适用于出口温度不小于290℃的闭式强制循环传热系统和出口温度不大于290℃的所有换热系统。
使用温度:液相换热系统允许使用温度不能**过310℃,推荐使用温度不**过290℃;严禁在气相换热系统中使用。